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試驗于2013-2014年在山東農業(yè)大學農學實驗站水分池(3m×3m)內進行,以濟麥22為供試品種,基本苗數為200×104ha-1,設置3種種植模式:單-單(SS,行距20cm)、單-雙(SD,總行距20cm,雙行苗帶的行距為5cm)、雙-雙(DD,總行距20cm,雙行苗帶的行距為5cm,雙行總播種量等于單行),3種灌溉處理:生育期灌溉量分別為0、90和180mm,灌溉時期分別為拔節(jié)、抽穗和灌漿期,每次為總灌溉量的1/3,試驗設3次重

2、復。研究不同種植方式和灌溉量下冬小麥群體發(fā)育動態(tài)、冠層光合有效輻射、光合生理特性、根系生長特點、干物質積累與分配和產量,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群體發(fā)育動態(tài)
  SD莖蘗數較大,下降速度快,而DD前期莖蘗數較少,下降速度慢;SD(D)和DD都有利于減緩葉面積指數(LAI)降低幅度和維持較高的綠葉功能期,所以縮小行距、擴大株距能夠構建合理的冬小麥群體莖蘗動態(tài),協(xié)調群體和個體關系,減少生育前期的資源競爭,提高群體葉面積指數,

3、從而利于干物質積累。
  灌溉量能增大冬小麥LAI,且縮小種植方式間在莖蘗數和LAI的差異;種植方式對莖蘗數(冬前、拔節(jié)和抽穗期)及LAI(起身、挑旗期)的影響較大,灌溉量對灌漿期的LAI影響較大。
  2.冠層光合有效輻射
  DD減少漏光損失的能力較強,改善冬小麥群體結構,可明顯降低冠層PAR透射率,增加總截獲率;PAR反射率與透射率規(guī)律基本一致,在生育期表現為SS>SD>DD??s小行距、擴大株距能提高冬小麥下部光

4、能截獲率,提高冠層光合有效輻射截獲率,進而提高產量。灌溉增加冠層PAR截獲率,灌漿期灌水90 mm與180mm的PAR截獲率差異不顯著;灌水180mm對>40cm的PAR截獲率最有利,0mm處理在0-40cm的PAR截獲率較高。
  抽穗期和灌漿期的PAR截獲率日變化均呈現DD>SD>SS,DD在12:00上優(yōu)勢最明顯,說明DD更能充分截獲光照,為提高光合作用奠定基礎;PAR截獲率均呈現180mm>90mm>0mm,增加灌溉量對P

5、AR截獲率的影響在12:00時最顯著。
  灌溉縮小了種植方式間在不同高度PAR截獲率的差距,且0mm與DD種植方式相結合下的不同高度PAR截獲率優(yōu)勢最明顯。灌溉量對開花期的透射率影響較大。
  3.光合生理特性
  SD(D)、DD(縮小行距、擴大株距)能使葉綠素含量指數(CCI)和光合速率(Pn)在整個生育期維持在較高水平,且下降速度慢,有利于延長葉片的綠葉功能期;冬小麥旗葉胞間二氧化碳濃度(Ci)的動態(tài)變化與蒸騰

6、速率(Tr)和氣孔導度(Cond)基本一致,均為DD種植方式最高且下降速度慢,更利于在生育后期維持較高水平。
  CCI、Pn、Ci、Tr、Cond隨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加灌溉量在促進冬小麥生長的同時,會減緩CCI和Pn的降低,使其維持在較高水平,灌水90mm能減緩Ci、Tr、Cond的下降幅度,利于生育后期維持穩(wěn)定。
  灌水90mm能增大種植方式間在CCI的差距,灌溉能縮小種植方式之間在Pn、Ci、Tr、Cond的差距

7、;CCI在灌水90mm與DD種植方式下優(yōu)勢最明顯,Pn、Ci、Tr、Cond在0mm與DD種植方式下優(yōu)勢最明顯。
  DD種植方式下的Pn在抽穗期10:00和灌漿期16:00、Tr在抽穗期10:00和灌漿期14:00、Cond在抽穗期10:00和灌漿期12:00、Ci在抽穗期14:00和灌漿期16:00時優(yōu)勢最明顯;灌溉量對Pn在抽穗期10:00和灌漿期16:00、Cond均在10:00、Ci在抽穗期12:00和灌漿期16:00時

8、優(yōu)勢最明顯。
  4.根系生長特點
  0-20cm土層SS種植方式下的根系平均直徑維持在較高水平,且降低速度慢,優(yōu)勢較明顯,而DD種植方式對20-40cm土層的根系平均直徑影響較顯著,DD種植方式的根長密度、根系密度、根干重較高,且下降速度較慢,所以縮小行距、擴大株距能提高冬小麥在生育后期具有良好的抗旱性能,利于冬小麥地上部分的積累,為提高產量提供基礎。
  土壤水分正常條件下,冬小麥根系主要集中在淺土層;灌溉可以改

9、變冬小麥根系的空間分布,虧缺灌溉利于20-40cm土層的根系平均直徑、根長密度、根系密度的增加,為作物產量提高奠定基礎;冬季適度干旱、春季合理灌溉有利于冬小麥苗期以后的根系生長發(fā)育,利于高產。
  增加灌溉量能縮小種植方式對0-20cm土層根系平均直徑、根系密度的差距,而增大20-40cm土層根系平均直徑、根系密度的差距;DD種植方式下的根長密度隨灌溉量的增加優(yōu)勢更加明顯;0mm與DD種植方式下的根系鮮重優(yōu)勢明顯。
  5.

10、干物質積累與分配
  DD種植方式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干物質積累總量,而且還可合理地調節(jié)各器官的分配量;SS和SD(S)的NAR都維持在較高水平,但SD(D)和DD的增幅較大,利于提高后期NAR。灌水90mm利于冬小麥干物質的積累及分配;NAR隨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灌水90mm條件下SS的優(yōu)勢最明顯。種植方式對拔節(jié)期的NAR的影響較大,而灌溉量對灌漿期的NAR影響較大。
  6.籽粒品質測定
  種植方式顯著影響冬小麥粉質

11、形成時間、面筋指數、降落值、籽粒蛋白和反彈值。DD能顯著降低冬小麥粉質形成時間、提高面筋含量及降落值,從而使加工品質得以改善。
  灌溉量顯著影響冬小麥粉質參數、濕面筋含量、面筋指數和降落值。灌水90mm條件下冬小麥的粉質參數和濕面筋含量均較有優(yōu)勢,且粉質參數隨灌溉量的增加而差異不顯著,灌水180mm條件下冬小麥的面筋指數較高,灌水90mm利于提高冬小麥的大部分黏度性狀指標,灌水180mm利于提高冬小麥的糊化溫度。
  7.

12、產量與產量構成指標、光合指標的關系
  縮小行距、擴大株距利于提高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穗長和小穗數、籽粒產量、收獲指數和RUE;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株高、穗長、小穗數、籽粒產量、莖葉干重和RUE隨灌溉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
  灌溉能縮小種植方式間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穗長、不孕小穗數、籽粒產量、莖葉干重、RUE和收獲指數的差距;種植方式對收獲指數的影響較大,灌溉量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株高、穗長、小穗數和莖葉干重的影

13、響較大。
  產量構成因素指標(除不孕小穗數)、光合指標(除Fv/Fm和LAI)對提高產量有一定促進作用,光合指標及其因素間的相互作用(除Fv/Fm與PAR截獲率、LAI與PAR截獲率)均能顯著提高冬小麥產量。產量構成因素中對冬小麥產量影響大小排序為小穗數>株高>穗長>穗粒數>千粒重>穗數,光合指標對冬小麥產量影響大小排序為PAR截獲率>光合速率>葉綠素含量指數>胞間CO2濃度>LAI>最大光化學量子產量;株高、穗長、穗數、穗粒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