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小兒腹瀉,濰坊醫(yī)學院兒科教研室劉長云,定義易感因素病因 1、感染因素;2、非感染因素發(fā)病機制 1感染性腹瀉;2非感染性腹瀉臨床表現(xiàn) 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診斷和鑒別診斷治療預防,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infantile diarrhea),或稱腹瀉病,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和大便狀改變?yōu)樘攸c的兒科常見病。6月至2歲的嬰幼兒發(fā)病率高,是造成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

2、育障礙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成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糞便不超過200g, 嬰兒糞便量10g/kg/d以下。腹瀉:大便次數(shù)增加,糞便量超過正常界限,糞便含水量超過80%,世界: 發(fā)病率:10億/年,其中5億/第三世界,死亡率:腫瘤(WHO) 心腦血管病 糖尿病 腹瀉 腹瀉:第三世界小兒第一位死因。,中國發(fā)病率: 8.36億人次/年,(21省市) 5歲以下2.98

3、億人次/年 5歲以下0.86-3.9次/人/年 平均2.5次/人/年 農村2.9次/人/年(8省市)每年兩個高峰 7、8、9,致瀉性大腸桿菌、痢疾桿菌10、11、12,輪狀病毒,High Childhood Morbidity,1.3 billion episodes / year in <5y children,High Childhood Morta

4、lity,3.2 million deaths/ year in <5y Children,,Malnutrition,Diarrhea,Major Contributor to Malnutrition,If: Diarrhea + Malnutrition,In Malnourished Children the RISK of DEATH form Diarrhea is: 4 fold,that of well no

5、urished children,【易感因素】 1.嬰幼兒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生長發(fā)育快,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對較多,胃腸道負擔重,容易發(fā)生消化道功能紊亂。,2.生長發(fā)育快:所需營養(yǎng)物質相對較多,且嬰兒食物以液體為主,進入量較多,胃腸道負擔重。,3.機體防御功能差 ①嬰兒胃酸偏低,胃排空較快,對進入胃內的細菌殺滅能力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

6、IgM、IgA)和胃腸道分泌型IgA均較低; ③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兒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時,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時,均易患腸道感染。,4.腸道菌群失調: 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抗作用,新生兒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時、改變飲食使腸道內環(huán)境改變時、或濫用廣譜抗生素時,均可使腸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失調,而患腸道感染。 5.人工喂養(yǎng) 母乳中含有大量體液因子(SIgA乳鐵蛋

7、白)、巨噬細胞和粒細胞,有很強的抗腸道感染作用。家畜乳中雖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熱過程中被破壞,而且人工喂養(yǎng)的食物和食具極易受污染,故人工喂養(yǎng)兒腸道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yǎng)兒。,病因: (一)感染因素 腸道內感染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引起; 1.病毒感染、80%腹瀉由病毒感染引。20世紀70年代國外證明了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rota-virun),其次有星狀和杯狀病毒、腸道病毒、諾伏克病毒、冠病毒。

8、,2.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病)(1)致腹瀉大腸桿菌:根據(jù)能引起腹瀉的大腸桿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發(fā)病機制,已知的菌株可分為5大組。1)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為最早發(fā)現(xiàn)的致腹瀉大腸桿菌致病菌侵入腸道后,粘附在腸粘膜上皮細胞引起炎癥反應,導致腸粘膜微絨毛破壞,皺褶萎縮變平,粘膜充血、水腫而致腹瀉,可累及全腸道。,2)產(chǎn)毒性大腸桿菌(ETEC)致病菌粘附在小腸上皮刷狀緣,在細胞外繁殖,產(chǎn)生不耐熱腸毒素和耐熱腸毒素引起腹瀉。 3)侵

9、襲性大腸桿菌(EIEC):致病菌直接侵入小腸粘膜引起炎癥反應,也可粘附和侵入結腸粘膜,導致腸上皮細胞炎癥和壞死,引起痢疾樣腹瀉。,4)出血性大腸桿菌(EGEC):致病菌粘附于結腸產(chǎn)生與志賀桿菌相似的腸毒素,引起腸粘膜壞死和腸液分泌,致出血性腸炎。5)粘附·集聚性大腸桿菌(EAEC):致病菌以集聚方式粘附于下段小腸和結腸粘膜致病,不產(chǎn)生腸毒素,不引起組織損傷。,( 2)空腸彎曲菌:致病菌直接侵入空腸、回腸和結腸粘膜,引起炎癥性

10、、侵襲性腹瀉,某些菌株亦能產(chǎn)生腸毒素。(3)耶爾森菌:除侵襲小腸、結腸壁細胞外,并產(chǎn)生腸毒素,引起侵襲性和分泌性腹瀉。(4)其他:沙門氏菌(主要為鼠傷寒)、嗜水氣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等均可引起腹瀉。,3.真菌:致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小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4.寄生蟲: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于包子蟲等。,(二)非感染因素  1.飲食因素①喂養(yǎng)不當可引起腹瀉,多為人工喂養(yǎng)兒,原因為:喂

11、養(yǎng)不定時,飲食量不當, 可產(chǎn)生高滲性腹瀉; ②過敏性腹瀉。③原發(fā)性或繼發(fā)性雙糖酶(主要為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而引起腹瀉。    2.氣候因素:氣候變化,腹部著涼腸蠕動增加。,【發(fā)病機制】導致腹瀉的機制有:1.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2.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3.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4.腸道運動功能異常等。,據(jù)此可將腹瀉分為“分泌性,滲出性,滲透性,和腸道功

12、能異?!钡?種類型。 但在臨床上不少腹瀉并非由某種單一機制引起,而是在多種機制共同作用下發(fā)生的。,(一)感染性腹瀉 病原微生物多隨污染的食物或飲水進人消化道,亦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帶菌者傳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腸道感染,決定于宿主防御機能的強弱、感染菌量的大小及微生物的毒力。,1.病毒性腸炎各種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上復制,使細胞發(fā)生空泡變性和壞死,其微絨毛腫脹,排列紊亂和變短,致使小腸粘膜

13、回吸收水分和電解質的能力受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2.細菌性腸炎(1)腸毒素性腸炎:各種產(chǎn)生腸毒素的細菌可引起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弧菌、產(chǎn)腸毒素性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chǎn)氣莢膜桿菌等。病原體侵入腸道后,一般僅在腸腔內繁殖,粘附在腸上皮細胞刷狀緣,不侵入腸粘膜。,細菌在腸腔中釋放2種腸毒素,一種為不耐熱腸毒素,與小腸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激活腺苷酸環(huán)化酶,致使三磷酸腺苷(ATP)轉變?yōu)榄h(huán)磷酸腺苷(CAMP),

14、CAMP增多后即抑制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Na+、Cl- 和水,并促進腸腺分泌Cl-;,另一種為耐熱腸毒素,通過激活鳥苷酸環(huán)化酶,使三磷酸鳥苷(GTP)轉變?yōu)榄h(huán)磷酸鳥苷CGMP),CGMP增多后亦使腸上皮細胞減少Na+和水的吸收、促進Cl- 分泌。兩者均使小腸液總量增多,超過結腸的吸收限度而發(fā)生腹瀉, 導致患兒脫水和電解質紊亂。,,(2)侵襲性腸炎: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可引滲透性腹瀉如志賀菌屬、沙門菌屬、侵襲性大腸桿菌等均可直接侵襲小腸或

15、結腸腸壁,使粘膜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引起滲出和潰瘍等病變。結腸不能充分吸收來自小腸的液體, 而發(fā)生水瀉。,(二)非感染性腹瀉主要由飲食不當引起, 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而積滯在小腸上部,使腸腔內酸度降低, 使食物發(fā)酵和腐敗,使消化功能更為紊亂。分解產(chǎn)生的短鏈有機酸使腸腔內滲透壓增(滲透性腹瀉), 剌激腸壁使腸蠕動增加導致腹瀉、脫水和電解質系紊亂。,,分泌性腹瀉:腸毒素性腸炎滲透性腹瀉:病毒性腸炎;

16、 非感染性腸炎。 滲出性腸炎:侵襲性腸炎; 腸道功能異常:非感染性腸炎,【臨床表現(xiàn)】 不同病因引起的腹瀉常具有相似的臨床表現(xiàn),但各有特點。(一)急性腹瀉(病程〈2周)1.腹瀉的共同臨床表現(xiàn) (1)輕型:起病可急可緩,以胃腸道癥狀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嘔吐,大便次數(shù)增多及性狀改變;無脫水及全身中毒癥狀。 常由飲食因素及腸道外感染引起。,2)重型: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較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

17、和酸中 毒癥狀。1)胃腸道癥狀:食欲低下,常有嘔吐,嚴重者可吐咖啡色液體;腹瀉頻繁,大使每日10至數(shù)10次,多為黃色水樣或蛋花樣便,含有少量粘液,少數(shù)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2)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①脫水。②代謝性酸中毒:③低鉀血癥:④低鈣和低鎂血癥,2.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輪狀病毒場炎:又稱秋季腹瀉;①9—12月發(fā)??;②發(fā)生在6~24個月的嬰幼兒,〉4歲較少見;③起病急伴發(fā)上呼吸感染癥狀;病初即有嘔吐,常先于腹瀉;④大

18、便次數(shù)多,量多,水多,黃色水樣或蛋花樣帶少量粘液,無腥臭味;⑤常并發(fā)脫水酸中毒;⑥血清抗體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用ELISA法檢測病毒抗原,用ELISA法檢測病毒抗原,PCR及核酸探針技術檢測病毒抗原,大腸桿菌性腸炎:多發(fā)生在氣溫較高的季以5—8月份較多??稍谛律鷥菏?、托兒所甚至病房內流行。營養(yǎng)不良兒、人工喂養(yǎng)兒易發(fā)病。1)致病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2天,起病較緩。大便每日5~10余次,量中等,呈黃綠色或蛋花稀便伴有粘液,有發(fā)霉臭

19、味;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常伴嘔吐,輕癥無發(fā)熱及全身癥狀,嚴重者可伴發(fā)熱、脫水面解質紊亂。病程約1~2周,體弱兒病程遷延。,2)產(chǎn)毒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2天,起病較急。輕癥僅大便次數(shù)稍增,性狀輕微改變;重癥腹瀉頻繁,量多,成水樣或蛋花樣混有粘液,鏡檢無白細胞;伴嘔吐,常發(fā)生脫水、電解質和酸堿紊亂。 病程5~10天,亦可較長。,3)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潛伏期18—24小時。起病急,腹瀉頻繁,大便呈粘凍狀,帶膿血。常伴惡心、嘔吐、高熱

20、、腹痛和里急后重,可出現(xiàn)嚴重的中毒癥狀甚至休克。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大便次數(shù)增多,開始為黃色水樣便以后轉為血水樣,有特殊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紅細胞,常無白細胞。5)粘附性大腸桿菌腸炎:多見于嬰幼兒,發(fā)熱、腹瀉,大便為黃色稀水狀。,(3)空腸彎曲菌腸炎:潛伏期約2~11天。全年均可發(fā)病,多見于夏季,可散發(fā)或暴發(fā)流行。6個月~2歲嬰幼兒發(fā)病率高,為人畜共患的疾病,以侵襲性感染為主。癥狀與細菌性病疾相似,發(fā)病急,惡心、嘔吐、腹痛、排

21、粘液便、有腥臭味,大便鏡檢有大量白細胞及數(shù)量不等的紅細胞。重者可出現(xiàn)脫水、酸中毒。亦可并發(fā)嚴重的小腸結腸炎、敗血癥,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心包炎等。,(4)耶爾森菌小腸結腸炎:多發(fā)生在冬春季節(jié),以糞口途徑傳播為主,常累及嬰兒和兒童。 〈5歲患兒以急性水瀉起病,可有粘液便、膿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紅細胞、白細胞。 〉5歲患兒除腹瀉外,可伴發(fā)熱、頭痛、嘔吐、腹痛,甚至與闌尾炎相似, 可出現(xiàn)頻繁水瀉和脫水。嚴重病例

22、可發(fā)生腸穿孔和腹膜炎。病程一般1~3周,少數(shù)可遷延數(shù)月。,鼠傷寒沙門菌小腸炎①夏季發(fā)病率高,小于2歲多見,尤以新生兒為著;②臨床表現(xiàn)癥狀不一,發(fā)病急,尤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付賬,大便次數(shù)多于10次,膿血樣,性質多變,有特殊臭味;③常有全身癥狀,如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亦可引起敗血癥、腦脊髓膜炎;④病程遷延;帶菌率高,部分患兒病后排菌可達2個月以上。,(6)抗生素誘發(fā)的腸炎: 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可使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耐藥的金

23、葡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某些梭狀芽胞桿菌和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而引起腸炎。營養(yǎng)不良、免疫功能低下,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者更易發(fā)病。嬰幼兒病情多較重。,1)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 多繼發(fā)于使用大量抗生素后,病程與癥狀常與菌群失調的程度有關,有時繼發(fā)于慢性疾病的基礎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不同程度中毒癥狀、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甚至發(fā)生休克。大便量多,帶粘液,少數(shù)為血便;大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和成簇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培養(yǎng)有葡萄球菌生長。

24、,2)偽膜性小腸結腸炎: 由梭狀芽胞桿菌引起。本菌大量繁殖,產(chǎn)生毒素A(腸毒素)和毒素B(細胞毒素)2種毒素致病。主要癥狀為腹瀉,大便每日數(shù)次,停用抗生素后很快痊愈;重癥頻瀉,可有偽膜排出,可出現(xiàn)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甚至發(fā)生休克。,3)真菌性腸炎: 多為白色念珠菌所致,常并發(fā)于其他感染。大便次數(shù)增多,黃色稀便,泡沫較多帶粘液,有時可見豆腐渣樣細塊(菌落);大便鏡檢有真菌孢子體,芽胞數(shù)量不多,應進一步以沙氏培養(yǎng)基

25、作真菌培養(yǎng)確診。,(二)遷延性(病程2周~2個月)(三)慢性(病程〉2個月) 腹瀉病因復雜,感染、過敏、酶缺陷、免疫缺陷、藥物因素、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起。以急性感染性腹瀉未徹底治療、遷延不愈最為常見。人工喂養(yǎng)、營養(yǎng)不良兒患病率高。,為能盡早明確病因診斷,必須詳細詢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正確選用有效的輔助檢查方法:①糞便常規(guī)、酸度、還原糖和培養(yǎng);②十二指腸液檢查,分析pH值、酶類及細菌培養(yǎng)和寄生蟲卵的檢測;③小腸粘膜活檢

26、。,【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jù)發(fā)病季節(jié)、病史(包括喂養(yǎng)史和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xiàn)和大便性狀易于作出臨床診斷。必須判定有無脫水(程度和性質)、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注意尋找病因,腸道內感染的病原學診斷比較困難,從臨床診斷和治療需要考慮,可先根據(jù)大便常規(guī)有無白細胞將腹瀉分為兩組:,(一)大便無或偶見少量白細胞者:為侵襲性以外的病因引起的腹瀉,多為水瀉1.“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內嬰兒,外觀虛胖,常有濕疹,生后不久即出現(xiàn)腹瀉

27、,除大便次數(shù)增多外,無其他癥狀,食欲好,不影響生長發(fā)育。近年來發(fā)現(xiàn)此類腹瀉可能為乳糖不耐受的一種特殊類型,添加輔食后,大便即逐漸轉為正常。2.導致小腸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的各種疾病如乳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失氯性腹瀉,原發(fā)性膽酸吸收不良,過敏性腹瀉等,可根據(jù)各病特點進行鑒別。,(二)大便有較多的白細胞者:表明結腸和回腸末端有侵襲性炎癥病變, 1.細菌性病疾常有接觸史,排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較多服細胞、紅細胞和吞噬細胞,

28、大便細菌培養(yǎng)可確診。2.壞死性腸炎中毒癥狀較嚴重,腹痛、腹脹、頻繁嘔吐、高熱、漸出現(xiàn)典型的赤豆湯樣血便,常伴休克,腹部立、臥位X線攝片呈小腸局限性充氣擴張,腸間隙增寬,腸壁積氣等。,【治療】原則為:1調整飲食;2預防和糾正脫水;3合理用藥;4加強護理,5預防并發(fā)癥。,(一)急性腹瀉的治療1.飲食療法:⑴無須限制飲食過嚴:腹瀉時進食和吸收減少,而營養(yǎng)需要量增加,如限制過嚴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影響生長發(fā)育;⑵以母乳喂養(yǎng)的嬰兒繼續(xù)哺

29、乳,暫停輔食;⑶人工喂養(yǎng)兒可喂以等量米湯或稀釋的牛奶;⑷有嚴重嘔吐者可暫時禁食4~6小時(不禁水),腹瀉停止后繼續(xù)給予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2.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 脫水往往是急性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合理的液體療法是降低病死率的主要關鍵。(1)口服補液: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ORS)可用于腹瀉時預防脫水及輕、中度脫水而無明顯周圍循環(huán)障礙者。(2)靜脈輸液:適用于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嚴重的患兒。,1

30、)第一天補液:①總量(定量):輕度90~120ml/kg,中度120~150ml/kg,重度150~180ml/kg。1/2總量8~12h內輸入,約每小時8~10ml/kg。包括了補充累積損失量、繼續(xù)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②溶液種類(定性) :等滲、低滲和高滲性脫水分別用1/2、2/3和1/3張含鈉液,判斷困難時先用1/2張含鈉液。,③輸液速度(定速) :主要取決于脫水程度和繼續(xù)損失的量和速度,對重度脫水有明顯周圍循環(huán)障礙者應先快速

31、擴容;累積損失量(扣除擴容液量)一般在8~12小時內補完;明顯周圍循環(huán)障礙者用2:1等張含鈉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液)20ml/kg于30~60min內快速靜滴或緩慢推注以擴容,液量包括以上1/2總量,余下1/2總量為補充生理需要和繼續(xù)損失量,于12~16h內輸入,約每小時5ml/kg。 ④糾正酸中毒;⑤糾正低鉀、低鈣、低鎂。,2)第二天及以后的補液:經(jīng)第一天補液后,脫水和電解質紊亂已基本糾正,主要是補充繼續(xù)損失量和生

32、理需要量,繼續(xù)補鉀,供給熱量。生理需要量按每日60~80ml/kg,用1/5張含鈉液補充;繼續(xù)損失量是按“丟多少補多少”(一般按每日10~30ml/kg ),用1/2-1/3張含鈉溶液補充;將這兩部分相加于12~24小時內均勻靜滴。,3.藥物治療(1)控制感染1)水樣便腹瀉患者(約占70%)多為病毒及非侵襲性細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 對新生兒、幼嬰、衰弱患兒和重癥患兒亦可酌情選用抗生素治療。2)粘液、膿血便患者(約占30%

33、)多為侵襲性細菌感染,應根據(jù)臨床特點,大便細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進行調整。,(2)微生態(tài)療法:有助于恢復腸道正常菌群的生態(tài)平衡。常用雙岐桿菌、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制劑。(3)腸粘膜保護劑:能吸附病原體和毒素,維持腸細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 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擊,如蒙脫石粉。,(二)遷延性(三)慢性腹瀉治療必須采取綜合治療措施。1.積極尋找引起病程遷延的原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切忌濫用抗生素2.預防和治療脫水,糾正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

34、亂。3.營養(yǎng)治療(1)繼續(xù)母乳喂養(yǎng);(2)人工喂養(yǎng)兒應調整飲食;(3)碳水化合物不耐受(也稱糖原性腹瀉)患兒雙糖酶嚴重缺乏;(4)過敏性腹瀉;(5)要素飲食;(6)靜脈營養(yǎng)。,4.藥物治療(1)抗菌藥物應慎用,僅用于分離出特異病原的感染患兒,并根據(jù)藥物敏感試驗選用。(2)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如缽、鐵、煙酸、維生素A、B12、B1、C和葉酸等,有助于腸粘膜的修復。(3)應用微生態(tài)調節(jié)劑和腸粘膜保護劑。,5.中醫(yī)辨證論治 中

35、醫(yī)有良好療效,并可配合推拿、捏脊、針灸和磁療等。,【預防】 1.合理喂養(yǎng),提倡母乳喂養(yǎng),及時添加輔助食品,人工喂養(yǎng)者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代乳品。  2.對于生理性腹瀉的嬰兒應避免不適當?shù)乃幬镏委煛⒒蛘哂捎谛罕愦味喽鴳岩善湎芰?而不按時添加輔食。  3.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食具、便器、玩具和設備的定期消毒。,4.氣候變化時,避免過熱或受涼,居室要通風。 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