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食品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有益于人類健康的食物成分。然而,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食品中的某些多酚類物質可能具有潛在肝毒性。食品及藥物引發(fā)的肝損傷是多種肝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對可能引發(fā)肝臟損傷的未知毒性物質進行快速、有效地預警。本研究選用16種多酚類化合物,在大鼠肝上皮樣細胞系Clone-9和大鼠肝癌細胞系MH1C1中檢測細胞內活性氧的含量、線粒體膜電位、細胞內 DNA含量、細胞內ATP含量

2、和細胞LDH釋放量五項肝毒性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對多酚類物質的肝毒性進行評估,建立多酚類化合物肝毒性預測的數(shù)學模型,提出無/低、中、高等肝毒性的肝毒性等級劃分范圍。在此基礎上,采用大鼠原代肝細胞對所建模型進行驗證,將大鼠原代肝細胞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代入Clone-9和MH1C1細胞系中的肝毒性預測模型,所選16種多酚類化合物分別有14種和13種化合物在細胞系和原代肝細胞中的肝毒性分析結果一致,表明肝細胞系可有效反映原代肝細胞中的肝毒性

3、特征。此外,另選用6種多酚類化合物和6種富含多酚的植物提取物對所建肝毒性預測模型進行檢驗,其在肝毒性預測模型中的肝毒性等級判定與文獻有關報道相符,表明所建立預測模型對多酚類物質及富含多酚的植物提取物進行肝毒性預警的有效性。綜上所述,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在Clone-9和MH1C1細胞系中建立的肝毒性預測模型能夠較為有效地預測食品中多酚類化合物的肝毒活性,并且具有快速、簡便、經(jīng)濟的特點。研究成果為建立以體外肝細胞系及數(shù)學分析為基礎的食品中未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